前段時間,一篇名為《1.7億就業人口的紡服業現“倒閉潮” 千萬人或將提前回家過年》引發業內熱議,雖然有關部門已經出面澄清完全是子虛烏有,但是中國紡織企業仍舊在“寒冬”中繼續前行。
步伐過快 財務“失聲”
據華南城網紡織頻道的記者了解,2015年截至前11月,全國大中型紡織企業中就有9家倒閉,連強如莊吉集團和華東巨鱷寶利嘉亦身在其中,中小微型企業就更是不計其數。如此多的紡織企業倒閉,使得國內紡織業人心惶惶。
倒閉潮的出現并非無跡可尋,其真正原因小編也在之前《倒閉潮突襲紡織行業 原因究竟在哪》一文中提到過,企業的銷售額不斷攀升,可是企業的錢卻越來越少,很明顯是發展過于迅猛、項目過多導致資金鏈斷裂,使得企業無法正常周轉而倒閉。當然其中還有一個原因華南城網紡織頻道的小編并沒有加以說明就是財務問題。為什么這樣說呢?原因很簡單,公司資金都必須經過財務,那么公司的資金出現問題最先發現應該是財務,如果財務能將企業的資金有一個很好的把控,也不至于出現那么多的問題;如果財務把問題進行量化顯現,就能讓決策人或老板在做決策的時候,更好的預判后續發展。
發展畸形 無可奈何
另外,我國目前紡織企業大多數都是以代工廠的形式生存,嚴重影響行業發展。價格戰是怎么來的,大多數都是由代工廠引發的,加上我國代工廠都有一個弊端:能抄襲就不創新。雖然有許多大中型企業都非常努力的創新產品,但是由于中間穿插過多的代工廠,使得一些產品被“無情”的拷貝,再低價賣出,正版反而沒人買,盜版則爛大街,久而久之,創新就漸漸的消失。
在失去創新后,隨著國內用工成本不斷提升,中國紡織業也漸漸失去了制造力優勢。在這種“雙失”的情況下,國外企業的不斷“侵略”,就算中國有再多有實力的企業去與之“斗爭”,對現在的情況也只是杯水車薪,無可奈何。
走進電商 另謀出路
雖然現在國內紡織業不景氣,導致倒閉時有發生,但是也絕不是毫無出路。中國在世界一直是制造大國,特別是2008年之后,歐美的人民都非常喜歡中國生產的物美價廉產品,并逐漸形成一鐘消費習慣,因此國內的企業應該借著這個機會來進一步“入侵”歐美。
許多外國的紡織企業都是在中國進行生產,再運回國進行銷售,使得“Made in China”聲名遠播,加上今年雙11購物節也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剁手黨”,國內的紡織企業應大大的利用這個機會,跳過中間環節,直接面對國外的顧客,不僅能更好的拓展和鞏固自己的銷售業績,還能打開國外市場,更接地氣。最重要的一點是,國外的評論一般都能反饋當地的消費習慣和特色,只要加以利用,定能創造出更多好的產品。這樣一來中國紡織業不僅擺脫代工廠的名號,還能讓給多的國內企業走出國門,邁向世界。
小編總結:其實中國的紡織行業是非常強大的,作為國家支柱產業,絕對是無愧世界紡織制造龍頭之名,雖然擺脫世界代工廠和低檔產品集散地還需要一定的時間,但隨著我國紡織行業不斷發展,國內紡織企業通過轉型升級定能將這兩個“有色稱號”摘掉。
本文來源網絡 ,由熱熔膠定型布 |佳積布 - 潤澤紡織整理發布。